近日,優(yōu)步用戶增長部負責人陳楚翔在其個人博客上發(fā)表文章稱,如今,移動互聯(lián)網產品實現(xiàn)用戶增長越來越困難,因為我們所處的技術增長周期即將結束。那么,這對創(chuàng)業(yè)公司有什么樣的啟示呢?
本文要討論的趨勢包括:
平臺固化
付費客戶渠道接近飽和
廣告被忽略了
高級工具降低操作門檻
競爭對手變得更加敏捷
從對抗“無聊時光”到對抗谷歌/臉書
好像突然之間,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開始進入一些新的領域,比如——遺傳學、垂直起降飛車、加密貨幣、AI、物聯(lián)網等。努力尋找新的機會。要理解這一現(xiàn)象,有必要認識到上述趨勢。畢竟,如果你不能在現(xiàn)有市場上成長,那么你需要快速進入新市場,正如格拉德所說:
在一個周期結束時,技術市場的特點通常是獲得融資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類型迅速多樣化。比如90年代后期互聯(lián)網主流市場(谷歌、雅虎、易貝、貝寶)爆發(fā)后,2000-2001年突然出現(xiàn)多元化,人們開始投資P2P和移動設備。然后在2002年和2003年,人們開始關注清潔技術、納米技術等等。從風險投資的回報來看,這些行業(yè)最終都失敗了。
納米技術和清潔技術屬于最后一個循環(huán)?,F(xiàn)在我們來談談下一個周期。
一、平臺固化
與網頁相比,谷歌/蘋果對應用的雙重壟斷更加集中、更加封閉、更加不豐富(從增長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移動領域更難進入。應用商店的功能就像一個排行榜,提供一些必需的應用,推薦一些精選的應用,所有這些都是在推廣移動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贏家通吃功能。
難怪這些年app store的排名變得死板。臉書和谷歌現(xiàn)在已經控制了移動生態(tài)系統(tǒng)前10名的多個席位:
如果要推出新的應用,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隨著增長機會的減少,付費客戶的渠道變得飽和。
第二,收費渠道接近飽和
如果能找到投資回報高的待開發(fā)受眾,為客戶付費還是一個有用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只有在成本不增加并且對相同的廣告資源沒有太大競爭的情況下才會起作用??上н@種好事已經不存在了。
讓我們來看看在過去幾年里,臉書每日活躍用戶(DAU)的平均收入是如何增長的:當然,推動這種增長的因素有很多,如相關性、針對性等,但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臉書的廣告競爭越來越激烈。
2017年,臉書平臺上的廣告客戶超過500萬,而2016年第三季度為400萬,2015年為200萬。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盈利電話會議上,臉書告訴投資者,盡管2017年第一季度的收入與2016年相比大幅增加,但它預測廣告收入將接近飽和點。
目前,臉書有20億用戶,同比增長17%。它能否提供更多的廣告機會,取決于用戶群體能否繼續(xù)增加,或者用戶能否在臉書花更多的時間。
第三,廣告被忽略了
互聯(lián)網用戶越來越聰明。現(xiàn)在大部分邀請系統(tǒng)的價值和效果都遠不如10年前(Dropbox的邀請系統(tǒng)剛出現(xiàn)時效果驚人)。用戶不僅無視廣告,還對邀請機制和病毒傳播視而不見。
在“互聯(lián)網女王”瑪麗米克爾的最新互聯(lián)網趨勢報告中,她說,一些國家有三分之一的人正在使用廣告攔截功能,不久,廣告將不會達到每月6億活躍用戶(MAU):
資料來源:2017年互聯(lián)網女王報告
這是2017年版的《劣質點擊法》。我在幾年前提出了“劣質點擊定律”。當時,電子郵件營銷的點擊率已經下降:
傳統(tǒng)橫幅廣告的點擊率越來越接近于零:
這些趨勢令人不安,說明用戶對某些渠道的參與度越來越低,我們還沒有找到新的渠道來替代。
第四,先進的工具降低了操作門檻
隨著廣告越來越多,Mixpanel、Leanplum、Optimizely等工具的使用。變得越來越普遍,這縮小了公司之間在數(shù)據(jù)驅動方面的差距。
十年前,我們非常關注注冊用戶總數(shù),但沒有關注MAU、DAU或其他更詳細的指標。Mixpanel的一個關鍵功能是,它允許您查看基于組的保留率。工程師和數(shù)據(jù)科學家喜歡它,它可以創(chuàng)建如下簡單圖表:
在B2B領域,同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借助于一些工具(Mixmax、Outreach、insidesales.com等)。),過去的艱巨任務變得輕松了。但結果是,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繁瑣的任務變得自動化、簡單化,必然會有更多的人進入這個領域。因此,所有參與者都變得更加高效。每個人對自己產品的客戶獲取率和留存率都有更深的了解。大家都學會了通過看數(shù)據(jù)來提高用戶的終身價值,必然會在廣告上投入更多的資金。
5.爭奪對手變得更加敏捷
過去,初創(chuàng)企業(yè)可以從競爭對手的“大、笨、慢”中受益。現(xiàn)在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更聰明更快,競爭對手也是。在過去,你的競爭對手可能要到幾年后才會做出反應?,F(xiàn)在,臉書、Hubspots和Salesforce可以隨時復制你的新想法。
最著名的例子是臉書迅速將Snap的功能復制到自己的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等核心產品上:
此外,這種情況不僅發(fā)生在消費品中:
Dropbox和Google Drive
懈怠和微軟團隊
YesWare和Hubspot銷售
.這樣的例子很多。
第六,從打擊“無聊時間”開始
對抗谷歌/臉書
app store剛上線的時候,一個app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人們的“無聊時光”。移動應用程序開發(fā)人員希望您在無聊的時間段(排隊、通勤)使用他們的應用程序。但是現(xiàn)在,如果你想為你的應用程序獲得一個新用戶,這意味著讓他放棄他當前最喜歡的應用程序。
隨著這個周期的結束,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像一場“零和游戲”。